清晨的无锡惠山古镇,64岁的非遗传承人徐美华正在翻晒一批新制的茶干。这些散发着淡淡茶香的金黄色方块,承载着无锡人延续三百年的饮食记忆。据无锡市老字号协会统计,2025年白蒲茶干年产量突破800吨,其中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外省的比例达到37%,创下历史新高。
在徐家作坊里,徐师傅正用祖传的杉木模具压制茶干。"黄豆要浸泡满12小时,磨浆时得用惠山泉水。"她边说边将豆腐脑倒入铺着细纱布的模具,"这道工序从我太奶奶那辈就没变过。"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最新研究发现,白蒲茶干特有的松软质地源于双重发酵工艺:先用本地碧螺春茶汤点卤,再经过48小时自然发酵,这使得蛋白质转化率比普通豆腐干高出26%。原料选择同样讲究,必须选用太湖沿岸种植的六月黄大豆,其蛋白质含量高达42%,是制作茶干的理想原料。
这道传统茶点正在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90后创业者王磊开发的"茶干+"系列,将传统工艺与冻干技术结合,推出即食型茶干脆片。"我们保留了传统发酵工艺,但采用-40℃真空冻干,既锁住营养又延长保质期。"在他的直播间,这款产品曾创下半小时售罄3000份的纪录。无锡市文旅局还推出了"茶干制作体验课",游客可以亲手参与磨浆、点卤等工序,这项活动已吸引1.8万人次参与。
从茶楼点心到网红零食,白蒲茶干的蜕变印证了传统美食的现代转型。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李文透露,目前全市21家茶干生产企业中,9家已完成智能化改造,最年轻的非遗传承人仅31岁。随着北京、广州等地无锡特产专柜的设立,这道浸润着江南茶文化的小食,正以更年轻的姿态走向全国。正如徐美华老师傅所说:"老手艺要传下去,就得让年轻人觉得既传统又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