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生在线>正文

无锡太湖养殖业:生态转型与科技赋能共筑 鱼米之乡 新图景‌

时间:2025-04-09作者:小梦阅读:161分类:民生在线

  太湖之畔,生态养殖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无锡市以太湖生态治理为契机,推动传统水产养殖向绿色化、科技化转型。通过实施3.15万亩池塘生态化改造工程,推广“三池两坝”(沉淀池、曝气池、净化池,潜流坝、溢流坝)尾水处理技术,太湖沿岸养殖区水质显著提升。以锡山区谢埭荡村为例,标准化改造后的800亩鱼塘吸引了澳洲淡水龙虾等高端水产品种落户,成为长三角科技渔业的标杆‌。

  科技助力,智慧渔业引领产业升级‌

32.png

  无锡积极探索“数字养鱼”新模式。锡山区哈工智新鱼菜共生基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每日可稳定供应5000斤无药残淡水鱼,年收入预计超3000万元。江阴市则启用智慧渔业云平台,实时监控养殖环境参数,推动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此外,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竺山湖开展的“净水渔业”试验显示,投放白鲢、花鲢等滤食性鱼类可有效消耗藻类,1公斤白鲢生长过程中可削减18-26公斤藻类,为蓝藻治理提供了生物调控新路径‌。

  “太湖三白”重生,传统特产迈向可持续‌

  禁捕政策实施后,“太湖三白”(银鱼、白鱼、白虾)通过生态养殖和全国供应链整合重获市场活力。南泉农贸市场等传统交易枢纽引入外地优质货源,银鱼年销售量保持稳定,每斤售价约40元仍供不应求。与此同时,科研机构正攻关“太湖三白”人工繁育技术,力图破解资源保护与市场需求间的矛盾‌。

  生态红利释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太湖水质改善为养殖业注入持久动力。2024年监测数据显示,太湖平均水质达Ⅲ类,为20年来最佳水平‌。沿岸100多公里湖岸线建成湿地公园,既净化入湖水质,又为市民提供亲水空间。马山渔民感慨:“如今捞鱼时能看到红嘴鸥群飞,这在十年前难以想象。”‌

  未来展望:锚定“世界级生态湖区”目标‌

  无锡计划进一步深化“渔业+生态+科技”融合,通过建设数字监管平台、推广循环水养殖等技术,力争2025年实现主要水产品药残检测合格率超99%,打造全国领先的生态渔业示范区‌。这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奔赴,正书写着新时代“鱼米之乡”的鲜活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