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近日,国内多份健康报告显示,无锡市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攀升,已跃居全国首位。这一现象引发公众对城市经济发展与居民健康平衡关系的广泛讨论。
数据解析:肥胖率“双高”背后的现实
超重肥胖率突破四成
无锡18岁及以上居民中超重肥胖率长期处于高位,成为慢性病的重要诱因。据2021年监测数据,无锡居民血脂异常率高达44.18%,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风险显著增加。
全省背景下的“突出重围”
江苏省超重肥胖率常年位居全国前列,南京等城市青少年肥胖率接近40%。而无锡作为省内经济重镇,其生活方式与经济结构特征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
成因溯源:高盐饮食与工业转型的双重冲击
饮食习惯埋下隐患
无锡居民日均食盐摄入量远超推荐标准,高盐、高脂的传统饮食模式(如酱排骨、油面筋等)与肥胖关联密切。
“久坐型”经济模式
作为人均GDP连续四年全国第一的工业强市(2023年达20.63万元),无锡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大量从业者从体力劳动转向久坐办公,运动量锐减。
城市化进程的副作用
快速城镇化导致居民通勤时间延长,外卖餐饮普及,进一步推高热量摄入。同时,人口增长乏力(2023年仅增加0.42万人)使得健康干预资源分配面临挑战。
健康代价:慢性病“堰塞湖”亟待疏解
肥胖问题已引发连锁反应:
代谢性疾病高发:肥胖者糖尿病患病风险为非肥胖人群的34倍,心血管疾病风险随腰围增长显著上升。
医疗资源承压:无锡市人民医院等机构近年增设肥胖多学科诊疗,2025年“世界肥胖日”专项活动显示,肥胖相关就诊量同比增加21%。
破局尝试:从个体干预到系统变革
无锡正探索综合治理路径:
社区健康管理:推广减盐食谱与工间操制度,针对性降低企业职工肥胖风险。
产业政策联动:在保持人均GDP优势的同时,规划“15分钟健身圈”与绿色通勤设施,推动健康融入城市发展基因。
结语
无锡的肥胖率“登顶”折射出经济转型期城市健康管理的普遍困境。如何在“富起来”的同时实现“健康起来”,将成为这座万亿级工业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