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2023年10月15日电古运河畔,一座由老厂房改造而成的灰白色建筑内,市民王先生正通过全息投影技术“穿越”到1930年的无锡火车站,指尖轻触屏幕,百年商埠的繁华景象跃然眼前。这座以城市记忆为灵魂的“时空容器”——无锡城建博物馆,自9月15日开馆以来,已吸引1.2万人次参观,成为市民探寻城市根脉、游客解码江南文化的新地标。
工业遗产重生:老厂房讲述新故事
位于运河西路与蓉湖路交汇处的无锡城建博物馆,前身为上世纪50年代的无锡粮仓机械厂。锈迹斑斑的吊车轨道被改造成光影长廊,仓储区立柱化身立体年表柱,设计师通过保留红砖外墙、钢架结构等工业符号,让7.8万平方米的展馆成为城市更新的生动注脚。“我们不是建一座新馆,而是让历史空间自己发声。”馆长周明告诉记者,馆内特意保留的12台老机器与AR增强现实技术联动,参观者扫描设备二维码即可观看当年工人生产的影像故事。
六大展区解码2500年营城智慧
从春秋时期泰伯开凿伯渎河的水利密码,到近代荣氏家族“产业造城”的实业救国之路,博物馆通过2000余件实物、300余组微缩模型系统梳理无锡城建史。在“运河都会”展区,明代《锡山城郭图》数字长卷动态还原了“江南水弄堂”的漕运盛景;互动沙盘前,孩子们正用积木搭建心中的“智慧城市”。最受关注的是“家园记忆”板块:1958年无锡首版城市规划手稿、1990年代中山路改造的老照片、蠡湖新城天际线演变影像,引发不同年龄层参观者的共鸣。“原来我家门口的地铁站曾是丝厂码头!”“00后”大学生李雨萱在数字档案库输入祖宅地址,调出了清末地契扫描件。
科技赋能:让历史“活”在当下
馆内三大科技亮点颠覆传统观展体验:全域三维建模技术将无锡古城1:1数字化复原,戴上VR设备即可漫步梁溪河畔的宋代瓦肆;声音剧场收录了锡剧叫卖、机器轰鸣等200余种“城市声景”;元宇宙展厅更将大窑路古宅群、茂新面粉厂等20处历史建筑“搬”上云端,支持全球网友虚拟游览。据馆方统计,这类沉浸式展项的日均体验量超2000人次。
“从龟背古城到太湖新城,这部‘石头写就的史诗’属于每个无锡人。”周明透露,博物馆将联合高校开展口述史采集,未来市民捐赠的老门窗、旧砖瓦都可能成为展品。眼下,一场以“我的城市记忆”为主题的市民摄影展正在筹备中,已有数百幅记录街巷变迁的作品从民间汇聚而来。
参观贴士: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场)
地址:无锡市梁溪区运河西路298号
门票:免费(需通过“无锡城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预约)
这座生长在工业遗迹上的文化新地标,正以开放姿态邀请世人共同书写无锡的下一章城建史诗。正如序厅墙上的那句话:“我们建造城市,城市也塑造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