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生在线>正文

无锡启动工匠型人才培育计划:双导师机制助力产业升级

时间:2025-05-28作者:小碗阅读:48分类:民生在线

  

  在江苏无锡,一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技能人才培育计划正悄然展开。2025年4月27日,首期无锡工匠型人才培训班在无锡技师学院正式开班,标志着这座城市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布局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一举措并非偶然,而是无锡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针对当地“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产业链发展需求,量身定制的人才升级方案。

  “双导师”机制: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护航

  培训班最引人注目的创新在于“双导师”团队的配置。每位学员不仅接受高校教授的理论指导,还能获得来自龙头企业技术骨干的实操带教。这种“学术+产业”的双轨培养模式,犹如为学员配备了两台发动机——一台提供知识燃料,一台输送实战动力。来自无锡天盈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的张宝利对此深有感触:“我们从事的高性能混凝土生产,现在需要既懂材料科学又能优化工艺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培养方式正好击中行业痛点。”

  精准滴灌:100颗“种子”的成长方程式

  首期培训班从全市遴选了100名具有工匠潜质的“种子选手”,他们将在未来一年内经历“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学、标杆企业现场观摩、技能大师工作室研学等多元化培养环节。这种培育模式借鉴了农业中的“精准滴灌”理念——不是大水漫灌式的泛泛培训,而是根据每位学员的专业背景和职业发展阶段,定制个性化的成长路径。例如,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学员会重点学习BIM技术应用,而精密制造行业的学员则侧重数控加工精度提升。

  产业需求导向:技能升级背后的经济逻辑

  无锡将培训方向锚定在“465”现代产业集群(即4个万亿级、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10”产业链(30条重点产业链、10大优势产业链),这种设计体现了“以产定培”的前瞻思维。就像为正在建造的高楼提前储备优质钢筋,当无锡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时,这些经过系统培训的工匠人才将成为支撑产业升级的“隐形地基”。数据显示,参训学员中82%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他们的技能提升将直接转化为企业生产效率的跃升。

  从工匠到大师:人才梯队的金字塔构建

  培训计划不仅着眼于短期技能提升,更构建了“市级工匠—省级工匠—大国工匠”的梯队培养体系。通过设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参观、国家级工匠现场授课等环节,学员能够近距离观察顶尖技术人才的成长轨迹。这种设计类似于体育竞技中的“传帮带”机制——就像乒乓球国家队的新老队员共同训练,年轻选手通过模仿大师的动作细节获得快速成长。

  政策杠杆效应:多方资源的协同联动

  无锡市政府在此次培训中扮演了资源整合者的角色,通过协调高校的教研资源、龙头企业的实践场景、行业协会的评价标准,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政策合力”。这种模式类似于交响乐团的指挥,让原本分散的乐器(资源)奏出和谐乐章。值得注意的是,完成培训的学员将获得由市人社局和总工会联合认证的资格证书,这种“双章认证”制度显著提升了证书的行业认可度。

  随着首期培训的深入推进,无锡这套融合了政府引导、市场参与、个人努力的工匠培育体系,或将成为全国技能人才建设的参考样本。当这100名“种子选手”成长为技术骨干时,他们带动的不仅是企业效益,更是整个城市产业生态的升级动能。正如装配式建筑需要高精度的预制构件,现代产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这些经过精密“加工”的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