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位课程的设置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形成了独具特色且系统完善的课程体系。近日,笔者通过深入采访学院相关负责人、专任教师及在读学生,对该院学位课程的结构、内容与特色进行了全面了解。作为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外语学科优势突出的学院,其学位课程不仅涵盖语言技能与专业知识,更注重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融合培养,为学生未来升学和就业提供了坚实支撑。
外国语学院的学位课程主要围绕文学、语言学、翻译学及区域国别研究四大方向构建,具体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与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必修课是学位基础的核心组成部分,例如“高级英语”“综合日语”“法语精读”“翻译理论与实践”“外国文学史”“语言学概论”等,这类课程致力于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学科理论基础。而专业选修课则充分体现了分类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的理念,学生可根据兴趣与发展方向选择诸如“商务英语交流”“外交文书翻译”“跨文化传播”“日本社会文化专题”“英语文学经典导读”等课程,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术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学院格外重视实践类与应用类课程的建设。例如“模拟联合国”“外交外事模拟训练”“计算机辅助翻译”“口译工作坊”等课程,依托先进的同声传译实验室和语言认知实验室开展教学,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实战能力。多名学生表示,通过这类课程他们不仅掌握了专业技巧,更锻炼了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学院还积极推进课程国际化建设,与多所海外高校合作开设“跨文化线上协作学习项目”,让学生在与境外学生的联合课题中提升外语应用能力和全球视野。
在学位课程的教学资源方面,外国语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团队,绝大多数教师具有海外研修或博士学位,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训练和学术指导。同时,学院图书分馆藏有大量外文原版书籍和专业学术期刊,并订购了多种国内外知名数据库,全面保障学生的深度学习与研究需求。
此外,学院不断优化学位课程的评价与反馈机制。每学期通过学生评教、教师互评和校外专家评估等方式,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学习效果进行多维度检视,并基于反馈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确保课程设置始终与时俱进、契合学生成长需要。
从就业和未来发展来看,外国语学院的学位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可能。近年来,毕业生除继续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外,更多人进入外交、外贸、新闻出版、教育培训、跨国企业等领域,并展现出优秀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一位已任职于某涉外机构的校友表示,学院扎实的课程训练特别是翻译与跨文化类课程,为她处理日常涉外事务带来了极大帮助。
面向未来,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将继续优化学位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加强技术融合与学科交叉,推动外语教育更贴合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正如学院教学副院长所说:“我们希望学生不仅成为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更要成为具备人文情怀、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使者。”这一理念也深深融入了每一门学位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
可以看出,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位课程设置科学、内容充实,兼具学术性与实用性,既传承了传统人文学科深度,亦积极响应了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持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竞争力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