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专栏>正文

广西师范有哪些学校

时间:2025-09-15作者:无锡新闻网阅读:0分类:新闻专栏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片教育资源丰饶的土地上,师范类院校的分布与发展始终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随着国家教师队伍建设的不断推进,广西的师范教育体系已形成多层级、广覆盖的格局,为区域基础教育输送了大量人才。目前,广西的师范院校主要包括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院校、地方性师范院校及职业师范类院校等多个类型,共同构筑起支撑西南地区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首当其冲的是位于桂林的广西师范大学。作为广西师范教育的领头羊,该校始建于1932年,是广西历史上最早的高等学府之一。学校拥有王城、育才、雁山三个校区,设有文学院、教育学部等20余个二级学院,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其基础教育学科实力尤为突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专业入选自治区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近年来,学校通过与东南亚国家共建孔子学院、开展跨境教育合作等项目,持续扩大国际影响力。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教师教育实训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师范生提供了沉浸式教学实践平台。

  而同在桂林的桂林师范大学同样不可忽视。前身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2015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快速发展。学校以“面向基础教育,服务农村教育”为办学特色,构建了“大学-政府-中小学”协同培养机制,其师范类专业涵盖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等方向。该校与桂林市百余所中小学建立实习基地合作,每年向桂北地区输送大量基层教师。值得一提的是,该校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需求,专门开设了壮汉双语教师培养项目,成为广西民族教育的重要支撑点。

  坐落于南宁的广西师范学院(现南宁师范大学)则是首府师范教育的中坚力量。2018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后,学校进入发展快车道。现有明秀、长岗、五合、武鸣四个校区,设有教育科学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等师范类院系。其特色在于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师教育,建设有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东盟教育交流中心等平台。学校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的区位优势,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教师培训合作,近年来为老挝、越南等国培养了数百名国际中文教师。

  位于桂东南的玉林师范学院则承担着辐射桂粤交界地区教育发展的使命。学校前身是1945年创建的广西省立鬰林师范学校,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现有东校区、西校区和师范学院校区,下设教育科学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等16个二级学院。其师范教育注重与地方基础教育衔接,创新推出“校地协同教师培养模式”,与玉林市下辖各县区共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该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尤为突出,是广西少数培养特殊教育师资的高校之一。

  除此之外,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填补了桂中地区师范教育的空白。学校前身为1958年创建的宜山师范专科学校,2015年更名为现名。主校区位于来宾市,另设有柳州校区。该校聚焦应用型师范人才培养,构建了“师范教育+职业技能”双轮驱动模式,特别是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方面形成特色,与区内多所职业院校建立定向培养合作。

  在职业师范教育领域,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具有独特地位。其前身为1951年创建的广西省行政干部培训班,2019年更名为现名。学校专注于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开设职业技术教育、智能制造工程等特色专业,与上汽通用五菱、柳工集团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为广西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专门人才支撑。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除上述本科院校外,广西还建有一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如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这些院校主要培养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专科层次的教师,构成了广西师范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层。其中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注于边境民族地区幼儿教师培养,其毕业生留任当地幼儿园的比例高达85%,有效缓解了边境地区幼教资源短缺问题。

  纵观广西师范院校的分布格局,呈现出“两核多极”的特点——以桂林、南宁为两大核心区域,玉林、来宾、柳州、崇左等多地形成区域教育支点。这种布局有效实现了师范教育资源的区域均衡配置,使各地州都能获得稳定的教师供给。据统计,广西目前师范类在校生规模约占总高校人数的四分之一,每年培养师范毕业生近3万人,其中超过70%选择在区内中小学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广西师范院校正在经历深刻转型。各校纷纷推进“新师范”建设,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教师培养体系,同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行“三年在校学习+一年基地实践”的培养模式。自治区教育厅数据显示,广西中小学教师中本土师范院校毕业生的比例持续保持在80%以上,成为支撑基层教育发展的绝对主力。

  这些师范院校还承担着广西教师职后培训的重任。通过“国培计划”“区培计划”等项目,每年培训在职教师超过5万人次。广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负责人表示:“我们正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通过人工智能教师研修平台,实现偏远地区教师足不出户就能接受高质量培训。”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广西师范院校的发展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连。多所院校实施“定向培养乡村教师计划”,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免费培养本土化教师。河池学院、百色学院等地方院校虽然非纯师范类院校,但其教师教育专业同样为桂西北山区输送了大量基础教育人才。

  纵观广西师范教育发展历程,从最初寥寥数所师范专科学校,到今天形成完整的多层次师范教育体系,这些院校不仅改变了无数寒门学子的命运,更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力量。在面向东盟的开放格局中,广西师范院校正在将教师培养的经验向周边国家辐射,书写着中国师范教育国际化的新篇章。

  当前,随着“强师计划”的深入实施,广西师范院校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各校在保持传统师范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适应未来教育变革的创新型教师。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言:“师范院校的使命不仅是传授教学技能,更要塑造能够引领下一代精神成长的教育者。”这或许正是广西师范教育体系持续发展的深层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