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方山脚下,坐落着一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特色的高等学府——南京工程学院。这座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高校,始终坚持“学以致用”的校训,构建了覆盖工、管、文、理、经、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士学位授予体系,为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作为一所以工程技术教育见长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南京工程学院在机械、电力、自动化等传统优势学科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机械工程学院开设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专业,依托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毕业生广泛就职于装备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电力工程学院则传承了学校深厚的电力行业背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等专业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企业建立深度合作,构建了“理论教学+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学校积极布局新兴工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开设的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聚焦5G、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计算机工程学院则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与华为、中兴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围绕“双碳”战略目标,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培养学生解决新能源开发与利用中的工程技术问题。
在保持工科优势的同时,学校大力发展经管文法艺术类学科,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办学格局。经济与管理学院开设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等专业,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依托学校工科背景,开设商务英语、社会工作等专业,突出“技术+语言”“技术+社会服务”的培养特色;艺术与设计学院则开设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专业,强调设计与工程技术的结合,培养学生兼具艺术审美和工程实践能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所有学士学位授予专业都深度融合了产教协同育人理念。每个专业都建立了由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推行“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建设了20余个省级以上实践教学平台,包括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
学校教务处负责人介绍,南京工程学院目前开设本科专业70余个,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六大学科门类,全部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所有专业都遵循“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既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又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持续规范化和标准化。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江苏省学位委员会相关要求,制定了完善的学位授予实施细则,从思想政治要求、学分绩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等方面明确授予标准。特别强化实践能力考核,要求工科专业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工程实践环节并通过考核方可授予学位。
据统计,学校近年来年均授予学士学位约6000余个,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其中在江苏省内就业占比超70%,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满意度均超过9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南京工程学院将继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加强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完善学士学位质量保障体系,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