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6日清晨,无锡教育援疆团队整装待发,即将奔赴4800公里外的新疆阿合奇县。这支由23名骨干教师组成的队伍,将接续无锡教育援疆十七年的光荣传统,在祖国西北边陲续写育人新篇。自2007年无锡市对口支援阿合奇县以来,已有12批111名教师跨越山河,将江南教育的智慧种子播撒在天山脚下。
走进阿合奇县同心中学,"无锡援建"的印记随处可见。崭新的电教综合楼内,创客教室的3D打印机正吐出精巧的模型;标准化运动场上,柯尔克孜族少年们迎着晨光奔跑;文化长廊里,锡奇两地学生共同创作的民族团结主题画作熠熠生辉。据统计,无锡累计投入援疆资金近2000万元,帮助这所全县唯一的寄宿制中学完成现代化蜕变。今年启用的电动校门成为新地标,每天清晨自动开启时,总引得学生们驻足赞叹。
硬件改善只是起点,教育理念的传递才是核心。无锡教师金飞今年已是第二次援疆,他清晰记得2018年初到时,当地教师备课还停留在手写教案阶段。如今通过"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他培养的柯尔克孜族教师阿依古丽已能熟练运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教学。这样的转变源于无锡独创的"点单式援助"——根据阿合奇实际需求精准选派学科教师,建立"一师一策"培养方案。仅过去一年,15名援疆教师就开展教研活动587次,帮带出34名教学骨干。
云端技术的运用让教育帮扶突破时空限制。每周三下午,无锡市东林中学的英语课堂会通过5G网络实时连线同心中学,两地学生共唱英文歌谣的画面已成常态。这种"互联网+教育"模式,使阿合奇的孩子们能同步享受无锡优质课程。今年中考,该校总平均分跃居克州第二,内高班录取人数同比翻番,63名边疆学子由此获得赴内地深造的机会。
教育援疆的温情故事每天都在发生。去年乌什县地震时,休假在锡的援疆教师连夜筹集85万元救灾物资;物理教师王伟将欧姆定律编成rap歌曲,让晦涩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每逢古尔邦节,当地家长总会邀请老师到家品尝包尔萨克。更令人动容的是,在无锡"腾飞奖学金"资助下,牧民子女布阿依夏木今年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她立志学成后回乡任教,"把无锡老师给我的爱传递下去"。
眼下,新一批援疆教师的行囊里,除了教学资料,还装着无锡学生制作的千纸鹤祝福卡。领队周建平表示,团队将重点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职业教育帮扶等项目,让教育援疆从"输血"向"造血"深化。正如校园里那株由首任援疆教师栽下的沙枣树,历经十七年风雨已亭亭如盖,无锡教育人的坚守,正在边疆浇灌出最美的民族团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