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民生在线>正文

研究生公共管理应读哪些书

时间:2025-09-18作者:无锡新闻网阅读:1分类:民生在线

  近日,一场关于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培养与阅读路径的研讨在高校圈内引发持续关注。多位公共管理领域的教授与资深学者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当前研究生阶段公共管理专业的学生普遍面临阅读选择困惑,而构建系统、深入且具有时代适应性的知识体系,亟需一份具有指导意义的书单作为支撑。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其知识结构既需扎根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基础学科,也要回应数字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治理新挑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远明表示,研究生阶段不应只停留在教材和课程讲义,更要广泛涉猎经典著作与前沿论文,做到“既重源流,亦观潮头”。他认为,公共管理的学习者应从理解国家、治理与公共性等根本概念出发,逐步拓展至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公共伦理等应用领域。

  在基础理论方面,多位学者推荐了诸如《行政国家:公共行政的政治基础》(Dwight Waldo 著)和《经济与社会》(Max Weber 著)等经典。这类著作虽年代较早,却奠定了现代公共行政的理论根基,有助于学生把握学科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核心命题。与此同时,像埃莉诺·奥斯特罗姆的《公共事务的治理之道》这类探讨多中心治理与制度分析的当代经典,也被视为理解复杂公共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治理场景的日益复杂,技术、数据和伦理问题逐渐成为公共管理实践的关键。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悦提出,学生应补充阅读与数字治理、智慧政务相关的专著与政策报告,例如Helen Margetts的《数据科学与政府》、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等。她强调,“未来的公共管理者必须理解技术如何重塑公共服务与公民参与,否则将难以应对现实挑战。”

  除了理论和技术类书籍,多位受访导师亦强调案例与实操类读物的重要性。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讲师李思建议学生多关注国内外重大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实施过程,例如通过《美国政治中的议程与不稳定性》(John Kingdon 著)学习政策窗口的理论模型,或从《艰难抉择:危机领导力》(Philip Zelikow 等 著)中汲取应急管理的实践经验。“公共管理不是纸上谈兵,真实的政策场景往往充满模糊性与利益冲突,这类书籍能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现实的决策思维。”

  值得关注的是,不少教师还提出应跳出传统公共管理书目,引入跨学科视角。经济学中的《贫穷的本质》(Abhijit V. Banerjee & Esther Duflo 著)、社会学领域的《乡土中国》(费孝通 著)、政治哲学经典《正义论》(John Rawls 著)等,均被视为拓展认知边界、培养政策批判思维的重要读物。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陈国强指出,“真正优秀的公共管理者,应当是知识上的杂食动物。”

  然而,面对浩瀚的书海,不少研究生仍感到迷茫。一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硕士生坦言,“知道该读书,但不知道从何读起,更怕读偏了方向。”为此,不少高校已开始推动建立分层次、分方向的推荐书单机制,并通过读书会、经典导读课程等形式帮助学生系统入门。

  纵观学者们的观点,一份理想的研究生公共管理书单,既应涵盖行政学经典与国家治理的理论根基,也需纳入数字化转型、公共价值管理、全球治理等新议题的前沿探讨。更重要的是,它不应被视作固定不变的权威清单,而是一个开放的、可辩论的参考框架——真正有效的阅读,始终依赖于学习者自身的思考与在实际问题中的反复验证。

  在知识快速迭代的时代,公共管理的教育者和学习者都面临着共同的命题:如何通过阅读建构起既能回应现实治理需求,亦能引领未来公共价值的知识体系。或许答案不在某一本书中,而在不断追问、不断批判又不断重建的阅读之路上。